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专题学习

《人口结构变化对各学段的影响》(节选) 佘宇

发布日期:2023-04-24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图片5.png

佘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我们怎么来推动教育高层的发展,思路应该是什么?这里面我是简单列了最新的,比如说去年以来的几个跟我们平台教育相关的一些重要的表述。二十大报告里面大家很熟悉,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里面,特别强调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这样一个核心词。随后扩大内需的战略规划纲要里面也提出要提升教育服务质量,这里面特别强调了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知识和规范平台教育发展,以及稳步推进分类管理。甚至在完善社会民生的基础设施里面,也强调怎么来加快补齐资源的短板,扩大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来改善办学条件。随之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扩大内需的战略实施方案里面,同样也是跟这个一脉相承。在谈到提升教育服务质量里面,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里面,谈到很多涉及到我们不同学段的民办教育的一些具体任务和要求。基于此,我觉得最核心的要讨论的就是对于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要进行一个很好的区分。这才是指导我们下一步各个学段,无论是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怎么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遵循,实际上就是要区分基本的问题。

我们未来 10 年为了有效地满足这种人群中对于这种教育服务的需求,核心是需要进行优化相关的教育服务供给,既要更好地满足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保障教育的民生,同时要鼓励发展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来满足这种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对于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它主要是包括母婴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以及这种高中阶段的教育。基本的那就应该由政府来提供,核心是要加大投入并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切实来解决具备合格素质的人员队伍供给不足等等这些问题。     

对于这种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则更多应该发挥社会力量短板以及绩效这方面的作用,特别是要消除他们进入这个领域的一些堵点、难点甚至痛点问题来不断地完善和全面地落实各项已有支持政策,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监管的作用,有效解决准入条件过于过宽、过严、过多,投入渠道不足,税费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包括人员队伍供给不足等问题。

从总的原则上来看,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它实际上面临的问题优先序和侧重点是略有差异,这样也意味着对于政府的要求,对于社会力量的要求实际上也会略有差异。那么基于这个判断,以下我简单回忆一下,我前面提出了各个学段,我们怎么更好地优化供给一些简单的思考。对于学前教育的问题,我的总的判断是说我们需要加大公共财政对于学前教育薄弱环节的保障力度,强调是薄弱环节的保障力度。我们核心是要扩大这种面向大众的、收费较低的、质量合格的这种普惠性的学习教育服务的供给,来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是关键。那么我们首先要科学规划公办园的资源布局,特别是要加大对于农村和学前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提出的支持力度。那么公办园应该优先代表发展,应该优先安排在偏远的脱贫的地区,并根据人口分布和发展趋势调整公办园,核心要发挥主导的作用。那么同时我们也要优化股份性民办园,比如说政府奖励购买服务、减免租金税费、教师师资培训、校园指导共建落实到位,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来广泛参与普惠性的学习教育资源的供给。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家长的承受能力,以及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等,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定价机制和收费标准,这是很具体的问题。但是它确实是影响整个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特别是要加上对于农村地区以及家庭经营困难这些特殊群体的资助力度,来保证它能够真正充分地享受到这种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服务。那么此外,除了这种普遍的服务以外,我们也要考虑到我们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实际上家长的需求也是在不断提升的。对于这种个性化、多样化的甚至高端的学前教育服务的购买意愿和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对于此,我们实际上也应该采取一些比如说享受民用的水电器的这种价格的一般性的一般竞争行业的优惠政策,对这种社会力量办园来进行鼓励和支持。应对于这个情况,特别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或者是放宽一些。比如说像面积等方面的一些准入门槛,来更好地增加一些非普惠性学前教育。所以如果你能满足家长不断提升的这样一种服务的需求。

对于义务教育我的总的判断是觉得我们需要实现城乡之间资源合理、均衡有效的配置。针对前面提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数量在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变化,一方面我们需要对于人口流入地的城镇和发达地区,突破它已有的这种计划控制的思维,科学预测未来人口、城市人口的变化情况,来完善学龄人口的监测机制。特别是要完善入学政策,降低入学门槛,解决一些比如说类似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或者外来人口入学的门槛问题,同时也需要增加资源的供给。我们大家注意到城镇区学龄口还是有一个先增而慢慢才会减少的趋势。那么要加大用地、学校的规划建设,甚至包括提高学校空间的应用效率。在土地没有办法有效地可以增加动力情况下,怎么想办法来提高学校的空间利用效率,来尽可能地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供给,来满足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流动产生的新适应的义务教育的需求,来实现义务教育是基本的公共教育服务。

另一方面对于农村地区,对于乡村地区,不是说他人减少了,我们就不进行资源投入了,我们还是要进行资源投入和机制的改革,来逐步提高乡村地区义务教育的质量。那么当然就是乡村地区存在人口迁移流动和自然生育下降,导致的人口减少,会出现一些所谓的资源闲置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教师资源或者编制等等方面的问题。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不能简单理解,它减少了我们就是要清减,而是应该纳入一个更大范围的进行统筹的考虑和安排,比如能够通过一些好的制度创新,审慎地推进,有效地配置区域内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来缓解城镇、教育资源供给压力过于大的问题。当然这需要审慎推进来统筹谋划。比如说农村地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影响正常教学和生活的基本办学条件,实际上我们仍然是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和优化的。比如说随着学校服务半径不断扩大,他的学生的急速的需求实际上也会继续增长的,相关的住宿条件是需要进一步改善的,比如说我们是不是还需要规划保留那些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但是我们对于不得不保留了一些小规模学校,它的办学条件实际上也是需要进一步的改善的,特别是急需的、必要的那些边缘艰苦地区的农村教师的这种周转房、周转宿舍这些建设等等,也是要加快提上步伐。实际上生源的减少,教育资源所谓的暂时性的富裕,也为我们下一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条件。所以我们可以逐渐地探索把学前教育逐步地纳入免费的范围,实现所谓的 12 年或者是 15 年的免费教育,逐步过渡到义务教育更好地实现。